
戴元懷血染建武大石盤
在興文縣九絲城鎮建武街村有一座元懷門,旁邊還有一塊將軍碑。碑上,記錄了紅軍指戰員戴元懷為掩護部隊突圍,血染建武大石盤(小地名)的故事。戴元懷(1909~1935),江西省萬載縣人。1929年參加工農紅軍并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,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。歷任江西泰和縣古坪區少共書記、中共江西省青年工作部部長、中共粵贛省戰地委員會主席。因作戰英勇,機智頑強,在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戰爭中屢立戰功,受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主席毛澤東的表揚。紅軍長征前夕,任紅八軍團民運部長。
1934年10月,戴元懷隨中央紅軍長征。紅八軍團在搶渡湘江的惡戰中,他身先士卒,終于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,使黨中央安全過江。1935年元月初,戴元懷隨部隊打過烏江。2月9日進入云南扎西(今威信縣)進行整休。2月10日,黨中央決定派徐策、余澤鴻、戴元懷等率四百余紅軍,并配備一定的武器裝備下地方,與原地方黨組織領導的游擊隊200余人會合,成立中共川南特委,戴元懷任組織部長。2月18日他隨同特委到達敘永,同敘永特區游擊隊匯合,正式組建“中國工農紅軍川南游擊縱隊”,戴元懷擔任組織部長。此后,縱隊即轉戰川滇黔邊區各地。
戴元懷參與特委制定了《川南勞苦群眾目前斗爭綱領》。多次率隊在長寧、江安、珙縣、興文等縣襲擊敵人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場鎮,川南各地反動當局驚恐萬分,飛電向上司告急。同年3月20日,四川軍閥劉湘、潘文華急調正規軍會同各縣民團分進合擊??v隊得悉此情報,即從長寧羅家巖移至珙縣龍潭一帶,待敵來包抄時,戴元懷已率隊進入興文周家溝,使敵人撲空。
3月24日,戴元懷率縱隊與中央紅軍分手后,迎擊強敵,連續作戰,晝夜兼程,進至興文縣建武大石盤,估計已甩掉追敵,準備在山上休整。不料,敵黃錦章團吳營糾集李品三所率興文、長寧、古宋、江安四縣保安團跟蹤追來,連夜趕到大石盤山下,形成包圍圈。26日拂曉向縱隊發起進攻。黃團由當地保安團帶路,從瓦匠坪上山,摸掉崗哨,逼近縱隊駐地??v隊遭到黃錦章突然襲擊,倉促應戰,邊打邊沖,戰斗十分激烈。敵軍已經搶占有利地形,用火力封鎖道路,縱隊奮勇沖殺,傷亡較大。在五大隊掩護下,陸續向觀音嶺上撤退。此時,江安保安大隊隊副李品三已督隊隨黃團吳營撲上山來,他們熟悉這一帶地形,抄捷徑搶先占據觀音井、小丫口要隘,以密集火力俯射下來,堵住縱隊去云南的通道??v隊腹背受敵,處境十分危急。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,戴元懷不顧個人安危,挺身而出,帶領司令部通訊班,用短槍阻擊包圍攏來的敵人,吸引敵軍火力,掩護縱隊突圍。激戰五個小時,最終使縱隊突出重圍鉆進大霧籠罩的觀音井山頂,從新莊灣水竹林下雞板山,進入云南威信縣境內。戴元懷和通訊班戰士10余人在血戰拼殺中英勇犧牲。敵人殘暴地剝光犧牲戰士的衣服,砍下頭顱,拿到石碑、建武等場鎮懸掛,藉以恐嚇群眾和向主子邀功。
1985年,群眾將建武東門改建為“元懷門”,在旁邊樹了一座敘述戴元懷生平的碑,稱為“將軍碑”,以紀念這位為革命捐軀的先烈。
(資料由興文縣黨史研究室提供)